谁来救慈善?(杜课409期)
编前语
最近“同一天出生的你”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互联网慈善的质疑,今天,我们就来和杜老师聊聊慈善背后的信任危机。
点击收听
慈善困局(上)
(谈话实录)
Q1
小王同学:
老师您好,今天我们想谈一下关于“互联网+公益”这个话题。从之前的罗尔事件到小朋友“一元画廊”再到这次“同一天出生的你”事件,类似形式的公益总能很轻易地挑动网友的神经,在活动被质疑之后又引发大规模的愤慨,您觉得这是为什么呢?
杜骏飞:
这些事件再三发生,核心的原因只有一个: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。改革开放30年来,我们在社会信任机制方面有一些进步,但这些还不够。
人与人之间、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是很脆弱的。一旦人们发现自己的善举善心被利用、被蒙骗,信任心必然会大打折扣。所以,人们对于慈善真伪的敏感,本质是人们对社会信任度、社会信任机制的极度敏感。
如果说我们社会的信任机制非常坚强,也许人们并不在意有一两件消极事件。毕竟每个地方都有好坏人,每个领域都有积极和消极事件。但是,在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,在这样一个低信任度的时代,这些事就容易挑动人们的敏感神经。
Q2
小王同学:
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低信任度的状态呢?
杜骏飞:
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,只有一件事是他们能做的,那就是不断地为建设社会信任度添砖加瓦,使涓涓细流慢慢融汇成大江大海。
当年我们对整个社会信任机制的摧毁不是一天两天做到的,那么我们今天想要改善社会信任机制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。我们要有耐心。
如果人人都觉得这件事很悲观,人人都不去努力。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一直保持这样一个坏的惯性,低信任度的状态也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另一方面,除了个人的努力,还需要团体以及政府的努力。具体来说,想要改变这一状况,还要有公共领域的努力,例如非政府组织和媒体。国家和政府也必须拿出真正的举措,包括要完善法制的建设。
不管是慈善还是公益行为都应该逐渐纳入一个正规的轨道。如果有积极的、正面的东西,我们要想办法去浇铸它;如果有消极的东西,我们则要打击和惩戒它。只有当这个社会有了规矩,好人才会得到庇护,坏人才会得到惩罚。整个社会的机制就会慢慢向善。
大众传媒对慈善的道德要积极聚焦。如果发现有诈捐、逼捐等不正当的行为,一定要去曝光,去监督,去抨击,让这样的行为不敢晒在阳光下。“善无微而不赏,恶无纤而不贬”(对善事,不因它细小而不奖赏,对恶事,也不因轻微而不惩戒)。
传媒也要承担引导责任,不断激发民间的慈善行为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心理。让好的事物能够多见阳光,让大家感受到慈善并不是孤独的,这一点很重要。
当大家以各自的方式来参加这一社会实验,我们整个社会就有希望了。问题在于很多人都知道去质疑、去批判,很多人都会为这些事情感到忧虑,但是却没问过自己一个问题:“我为这件事情做了什么?”
“批评的人会比较多,勇于担当的人却很少”,这句话对组织同样适用。网络上永远有人在抨击、在怀疑,但是是否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贡献、在为扛起这个时代而努力呢?这是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。
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话,大家也都可以想一想,除了做一期杜课、写一篇稿子,我们还能做些什么?过去的一年里,你做过一些什么吗?过去的20年呢?如果我们自己都没做到,那么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觉得不安?
我个人认为,与批评相比,知行合一更重要一些。最终推动这个社会、这个时代、这个国家向前的,是那些既知道这个道理又勇于实践自己人生信念的人,而不是蝇营狗苟、甘于自了之辈。时代的进步和民族性的转型,始终依靠建设者,依靠那些有承担的社会脊梁来完成。
这也是我想对所有杜课的听众说的。
Q3
小胡同学:
有一些网友认为,即使被骗捐也不过是一两块钱的事儿,被骗了也没有关系;有人则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评,认为这种行为是对骗子的一种纵容。您怎么看这个问题?
杜骏飞:
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小恶,不管它有多小,那也是恶;小善,不管它有多小,那也是善。
所以我赞成对一件事较真和追问,但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进行抨击的时候,不代表就要进入一种消极状态。
比如说有人被骗捐了1块钱后,既觉得无所谓,又将这件事当成一个心理阴影。在需要贡献善时,拿它当做逃避的工具。我们也不能因为抨击自己所看到的小恶,转眼忽略自己可能尽小善的地方。
态度和立场应该转化为积极的行为,而不是止于批评。如果止于态度止于批评而没有行动,你的人生境界或许就此止步,作为社会来说,也不可能有转型的机会。
……
【通知】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,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,现在异常已修复。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。
感谢阅读本期《杜课》,下期再见
往期精选
人物:阿米尔·汗的完美人生|丁龙的馈赠与追问|吴清友逝去,留下这九句话|鲁迅先生 |怀高华
视频:杜课导言|孤独|新闻理想|父母与子女|大学规划|校园霸凌|变形
文字:感恩节|为师三十年 |我们终将成为娱乐本身|流量不能移,十万+不能屈 |如何在金庸小说里过节?|见字不会如面 | 杜骏飞丨十八愿
关注:虐童事件:五个基本问题|当“剁手”成为命运|“江歌案”评论指南|暗黑的红黄蓝|“红黄蓝”事件:课后问答
元能力养成:敬畏|反思|宽容|美|钝感|坚毅|遗忘 |利他| 运动|乐群| 悲悯
鸣谢: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
编辑|白俊英
责编|胡园 王静颖
杜 课
邮箱:njuduke@163.com
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
长按二维码关注